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科计划
日期:2020-02-17 13:57:13  浏览量:1945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教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科工作计划和学校校长室安排,我校本学年第一二学期围绕市教科室提出的工作目标,以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为契机,以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为主题,确立以科研为先导,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的思想,以加强课题管理、推进“研究学生”以及转型学校教育科研组织建设为重点,依托全校教师,发掘校本资源,做好学校的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申报工作与“三个班”的教师培养工作,努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在改进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

二、主要工作:

1、组织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滚动申报工作。我们一定要抓住全国、省、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滚动申报的机会,要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实际,设计并确立学校主课题,前后主课题要具有延续性和关联性,或拓展,或深化。学校主课题要成为学校顶层设计、办学特色、强势项目、学校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主课题要实行总课题、一级子课题乃至二级子课题的架构形态,力求对学校教育工作具有整体性覆盖与提升的优势,引导本校更多教师参与研究。要多维度强化课题管理,提升课题研究品质。行动研究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之路,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因此,本学期,我们仍需通过各种研究方法,通过教育随笔、论文、沙龙等写作形式,在以“反思”为核心的教学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行动研究的品质,努力改进教学实践。

2、本学期要优化学校主课题延伸研究。江苏省级课题《让优秀成为习惯——闪光教育中高中生发展的案例研究》已申请结题,现在还要进行顶层设计,有序进行各项后续研究工作。校长要做到主持主课题研究。继续倡导多种研究方法的选择运用。增强“教育即研究”“发展即成果”的理念。我们要根据研究内容选择研究方法,如: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观察研究、反思性研究、教育沙龙、网上论坛、教育博客等。课题承担者要以自己研究的课题为载体,进行教育科研活动,致力于营造多种形式并存的科研态势。继续推广“135行动研究,引导教师以研究学生发展为中心,每天做到读书、实践和写作三者结合,选择教育日记(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育随笔、教育沙龙和教育论文作为反思的载体。

3、加强微研究活动,加强课堂观察活动,为区教科室课题结题做好准备工作。本学期要将要开展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观察表的教科研活动。推广以“研究学生”为重点的教育“微研究”。“研究学生”是教育微研究的重要内容。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了解与研究学生,只有深刻地了解、研究与熟悉学生,教师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微观研究是与宏观研究相对的一种研究,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相辅相成。在推广“微研究”中要树立两个观念:一是聚焦微内容进行研究,二是采用微分法进行研究。一是要求教师学习《吴江教育》2015年增刊“教育微研究”资料,二是创造性开展与“教育微研究”相关展示与研讨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科室要组织一些“研究学生”的活动。我们要择优推选教师“研究学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反思等等。为区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4、做好2019年省、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德育干部、德育导师、三个班等人员,认真学习文件,结合吴江区“德善”品格课程要求,以学生品格锤炼与核心素养全面养成为引领,打造校本化品格提升精品项目。

5、做好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申报工作。我校申报的信息时代跨学科教学项目,顺应了发展学科素养的改革取向,是学科深度理解的必然路径。是从影响全国、引领未来、走向世界的大思维、大格局出发,形成的具有宏观、普适、前瞻的项目视野,既关注全省基础教育在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重大方向性问题,又要有清晰、具体、可操作的改革路径,立足现实需求,瞄准前沿态势,提出基础教育创新发展、优质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引领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大智慧,在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有重大突破。

6、做好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申报工作。我校以“信息时代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基地”为申报项目。本项目充分借鉴跨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跨学科”不仅成为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扭转教学现状,实施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所以,本项目主要建设目标包括6个问题:1. 探索跨学科学习与学科素养发展的正向关联及其关键成分。2. 建构支持学科素养发展的普通高中基本课程形态。3. 开发信息时代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4. 建设“跨学科学习”课程研究基地。5. 设计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实践样态与教学框架。6. 形成教师跨学科教学研究常态化机制。1.创造性开发信息时代普通高中课程新范式。普通高中教育必然需要跨越“分科学习”课程体系的设计局限,着力探索新的课程范式,所以,建构信息时代普通高中课程新范式是本项目的主要创新点。2.创造性探索“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模型。“跨学科学习”的显著特点是:它使部分学科的界限消失,由此深入探究问题、理解世界。它不仅体现学科发展的综合创新趋势,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力”和综合创造力方面迈出重要步伐。3.创造性开发“跨学科学习”课程研究基地。以学科课程研究为依托,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为载体,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搭建四个课程研究基地,它们分别是“电梯与经济”、“水产与养殖”、“丝绸文化”以及“水乡古镇”。这四个课程研究基地,既为教师设计和开发跨学科课程提供资源,搭建载体,成为教师教学研究范式改变的轴心,又是学生实施跨学科学习的平台。4.创造性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常态化机制。走向“跨学科学习”的课程体系必然要求教师从事“跨学科教学”。这不仅这意味学校教研方式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创新。

7、编写学校主打杂志——季刊《汾中教育》第一、二期。同时做好教师稿件的推荐工作,继续扩大教师发表论文面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做好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学校在校园网站上建立我校教师的专题帖子和我校学生专题帖子,以此为平台,鼓励教师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同时,也展示学校风采、宣传教师业绩。及时将学校的做法向《吴江教育》《吴江日报》以及更高层次的媒体报道,把学校推向社会,扩大影响,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8、教科研与教研活动要转型和整合。本学期教科研与教研活动整合进行。教研活动要关注课题研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公开课中要有课题课;研讨中要加强提炼;学习理论要关注课题的相关因素。并在教科研活动表中做好记录,使教研活动与教科研活动在形式、内容上结合起来,逐步提升教科研活动与教研活动的水平。

9、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科研主动性和积极性,重点培育精品课题,根据精品课题基本规范,从选题、设计、操作、成果到管理进行全面建设。争取参加苏州市级精品课题评选。要把精品课题建设作为我区课题研究与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学校将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学期末将对教师的教科研活动进行评比,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惩细则进行奖励。

                             

 

吴江汾湖高中教科室

2019220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2022047387号

2024-04-17 08: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