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究学生
日期:2020-02-17 15:42:19  浏览量:1793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汾湖高级中学  王琴

内容摘要:《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进行思维训练。用自己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才能正真冲破传统阅读教学的藩篱,使学生的心灵放飞得更高更远。   

关键词:教学观念  创新能力  思维训练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阅读过程不是单纯意义上还原作者原意的过程,而是读者参与意义创作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动性,激活自己的想象能力、体验能力和感悟能力,不仅把握了作者创作的艺术形象,甚至能够对原来的艺术形象进行补充、创造,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填鸭式教学、言语霸权现象,极为普遍。这种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是很不相称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被动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首先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方能生意盎然,活泼有趣。

1、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唤起参与意识,开启创造性思维的金钥匙。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语文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鲜活亮丽。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意义,利用语文学科自身的魅力,去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荷塘月色》的清风薄雾,苏轼“大江东去”的豪放,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无不引人入胜。另外,刚健恢弘的《史记》,朴实生动的《诗经》,博大敦厚的《古文观止》,哪一样不教人流连忘返?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就会在愉快中学习,在意境中赏美,在兴趣中生情,产生欲罢不能的感觉。

2、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主动自由地创造性阅读前提是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民主的环境和氛围中,学生感到宽松、融洽、自由、愉快,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才能自由与自主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大胆果断而自主地决策和实践。即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创新激情和创新主动性才会得到激活。如果没有民主,学生感到有压力,缺乏安全感,时时处处小心翼翼,顾虑重重,如履薄冰,个人的聪明才智与激情就将被窒息,只能表现出依赖性、奴性,愈来愈笨拙与迟钝,自然无法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仅仅起到复制的作用而已。因此,教师必须以平等的心态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实现平等、和谐、自由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鼓励质疑,培养参与勇气。

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认为“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说明读书有疑才能悟,在读书中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识别是非的能力。如果让学生一味死读,只能成为书橱、书奴,失去创造力。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师就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因为学生“思考求疑——大胆质疑——创造性解疑”的过程,就是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悉心爱护学生主动发问的积极性,质疑得当,当然要给予鼓励,即使有失偏颇,也不能置之不理,要热情地给予疏理和评点,以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要过早泯灭。如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时,有学生表达了自己对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周朴园除虚伪、冷酷、残暴之外,他的内心深处也有对鲁侍萍的眷恋和自责。从此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学生懂得了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复杂的人性,这种审美意识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二是要善于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模糊点或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的突破口上,悬疑设问,促使学生产生“质疑”的强烈心理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参与勇气才得以逐渐养成。

二、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题目标。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思维训练:

1、培养想象力,放飞创新的翅膀。

想象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具有理性认识的品质,能自由地激发理解力和创造力。因此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譬如:

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作品省略处,引导学生补充想象。课文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是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创造性的前提。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课文开篇提及我出门时“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我在荷塘欣赏月色时妻在做什么?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填补这一空白,从而来推测“妻”在文中的作用,“妻”对“我”情感起伏变化一无所知,如陌生人一般,也许这正是“我”感到感到孤寂的原因所在,夜晚游赏荷塘的原因所在。

在作品形象生动处,引导学生再现想象。比如在对于写景抒情的诗、文中,想象和联想更是学生阅读时不可或缺的双翼。离开了想象学生怎能体会到《荷塘月色》中那如水的月光,清幽的荷塘,缕缕荷香,从而构建自己心中的月色荷塘?离开想象,学生又怎能感受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分清新与明净,感知“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那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2、训练发散思维,突出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文言文教学,教师也可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的训练,课外阅读联通课内习文,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此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推荐课文外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进行横向欣赏,以及所学课文同类型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进行纵向比较欣赏,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在学习《我的空中楼阁》时,我们可以将其与《陋室铭》在内容和艺术上进行了比较,体味古人与今人不同的思想精神:封建士大夫的清高思想,安贫乐道的精神,现代人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将《荷塘月色》与读本中季羡林的散文《清塘荷韵》进行比较可以领略荷塘的物境之美与精神之美。将《祝福》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进行比较,学生可以体会同是封建社会被压迫女性的毁灭与反抗。在阅读中比较,只有自我把握阅读过程的进度,进行思维梳理才能达到有创意的阅读。

 

以上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体会。诠释学与当代阅读理论早已充分肯定读者和阅读在文学接受中的创造性作用,阅读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也不是对作品内容的简单复述和再现,而是一种积极的参与,阅读是一种表现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只有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文学的表现性才成为一种意义事件,才能为读者所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才能正真冲破传统阅读教学的藩篱,使学生的心灵放飞得更高更远。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2022047387号

2024-03-28 16: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