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日期:2021-06-22 00:00:00  浏览量:2308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2021年6月28日)

一学期以来,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部署,结合本校实际,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坚持以“闪光教育”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强师兴校的奋斗目标,全面铺开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加强师德建设、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完成了学期初定下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进一步推进“项目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落实行政岗位与项目挂钩的内部管理办法,重点推进学校行政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由权威式管理向民主管理的转型,建立起专业化、扁平化的管理体制。同时,借力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的契机,探索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合作办学新样态。由于近几年学校提拔了不少管理骨干至兄弟学校担任领导岗位,给工作质量的稳定和传承带来了挑战。本学年重点加强管理岗位培训,提高干部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助力教师发展

本学年,继续推进“三班建设”,助力骨干教师发展,以“骨干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为支柱,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努力推进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整体发展;不断加大教师业务培训力度,学校将为全体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针对优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专业发展高原现象突出的现实情况,建立教科研“四支队伍”(即以校长为核心的教科研领导管理队伍、以张华教授为领衔的教科研专家顾问队伍、以三个班为基础的教科研骨干研究队伍和教科研群众研究队伍),着力提升教师素养;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和指导,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本学年初期,开展新入职教师培训,使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开展夜办公、教学基本功竞赛、校本培训等活动,促进业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基于“闪光”、发展“闪光”的办学理念,坚持“发展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的思路,制定汾湖高中教师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方案,指导每位教师制定了自己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形成了每个教研组的发展规划,量身定制发展规划,打造优质教师团队;根据教师的发展基础、个体需求、学科差异组建了同类型的教师培训班,从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德育管理、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等不同角度进行激励、指导、帮扶。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能力、职称称号也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夯实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吴江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和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对标四星高中评价标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课程建设,探索特色课程,不断努力创新,凝心聚力,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探索教学改革,适应新高考

本学年是新课标实施后新高考的第一年,面临着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全国卷,其他六门学科尽管仍是本省命题但也要向全国卷靠拢的考情的变化,教师们积极做好准备。课堂教学适应新高考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要求,开展了“赋能·闪光”为目标的“导·学·练”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为适应新高考选课要求,根据校情安排走班教学,做好师资、教室、排课、考核、必修课程课时数安排、选修课程开设等方面调整。

(二)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探索教改实验

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课程,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继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在已有校本课程研究方案,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目标、实验策略、评价标准等,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其他学科也要逐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标准的确立。本学期将在目前已拥有“电梯与经济”“水产与养殖”“丝绸纺织”“水乡古镇建筑”四个项目的课程基础上,继续开发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将基于课程基地的建设,设置“古镇建筑探究中心”“桑蚕养殖实验室”“水产养殖实验教学中心”等一系列跨学科学习中心,还将建设跨学科教学实践基地和跨学科学习校外实践基地。积极申报“基于理解的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江苏省课程基地。

(三)探索竞赛辅导,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面向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录取需求,进一步加强部分优秀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探索实践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科技创新等学科的竞赛培训,力争在竞赛中提高获奖层次。同时,通过学生培训工作实践,发现、培养一批优秀的竞赛教练。

四、实施“闪光教育”理念,为“闪光”赋能

根据生源变化,基于“寻找‘闪光’的教育,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理念,深刻的转变为教育实践,推进“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落地。

(一)以生涯规划指导赋能“闪光”

开展适合我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多种德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加强体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一年级以“适应教育”为支点,以“规范行为”为目标,通过军训会操、入学教育等,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高二、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以“埋头苦干、稳步提升”为方向,静心复习,为高考奠定基础。充分利用以德育处牵头的多部门联动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中心,不断完善形成较为完备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课程,分年级分阶段开展“促进闪光”的生涯规划指导,让闪光点带出闪光面,以期发展成为学生的特长,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探索更加契合时代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的,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特征的生涯指导,努力让学生在这高中三年里和未来的几十年里,是更具自身独特个性的、是有短中长期基本规划的、是有较为显著的闪光特色的。让闪光点带出闪光面,以期发展成为学生的特长,有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建设成长心场赋能“闪光”

教育的本质是作为“人”的生长和成长。教育者眼中应该有“人”,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自然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在不断成长和丰富的、具体个体独特意义和价值的“人”。

学校、教师、学生本人都在要不断寻找和发展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发展自信,逐渐形成我校“团结拼搏,自强有为”的进取精神,坚持追求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把“尊重、发掘、延伸和拓展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秀品质”作为学校的发展主旋律,真诚的寻找发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都对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抱有热情和期望,真心的促进每一个自己发扬“闪光”、发展成才。构画“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校成为滋养师生精神生命的家园”的成长心场。

(三)以德善课程体系赋能“闪光”

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德育系统成长工程,着眼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以省“闪光教育”课题研究成果为抓手,实践建构以“闪光教育”为核心指向的德善课程体系,致力于学生思想品德、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系统培养,致力于学生志存高远、勤学上进、健康生活的自主发展,致力于学生责任担当、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整体提升。探索了“三自四有”学校德育框架,即“学校自叙德育体系,教师自觉参与全员德育,学生自主修身养德;日有规范,周有重点,月有主题,期有目标。”每个年级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制定德育教育系列内容和发展目标,每位老师都担任学生成长导师,每位学生都制定“成长规划”。围绕“自主德育”的主旋律创新活动形式,精心设计学校大型活动,落实“一次活动孕育一个主题”的德育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将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前进的动力。

(四)以心理健康课程赋能“闪光”

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着重进行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闪光引领和激励,坚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面引导和激励引领。对于高一新生,入学就定课时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举行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并努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着力建立好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为学生创设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良好成长环境。

五、提升教育科研水平,推进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

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课题管理,发掘校本资源,努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在改进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

(一)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大力推进校本教研

培养“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引导教师研究校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以科研活动为导引,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引导全体教师,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如读书交流活动、专题培训活动、科研讲座、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等。

(二)优化教育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全力创建学习型“书香校园”,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环境,创设读书求知的氛围。鼓励教师读好书,做好事,育好人。以“读书论坛”的方式建立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读书沙龙,致力于构建校本论坛型培训样式,形成浓厚的专家型教学气氛。鼓励教师开设教育博客,采集教育智慧火花,交流适合校情的教育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

(三)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教科研考核评价

本学年,完善《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办法》等教科研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制定《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星级教师评选方案》,对教师进行多角度、多元化考核评价。

六、大力推进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的应用,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要重视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智慧校园设施设备添置与改造的投入。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继续加强科大讯飞智学网阅卷系统教学、阅卷、成绩分析的应用,推进该系统对学生进出校门、宿舍的考勤、疫情防控功能。校园监控系统、办公事务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保障学校安全,提高管理、办公效率,便利师生生活。

七、优化后勤服务,保障学校发展

本学年认真做好,学校安全、财务等后勤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各项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事故的应变能力;加强对消防、防雷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使所有器械保持在良好状态,防范于未然;全校范围内机电设备的检查,着重班级、宿舍的用电、用水管理,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门卫工作的管理,做好值班记录;组织以预防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为重点的安全专题教育、法制讲座和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确保校内安全和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二)科学操作,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贵重校产的迅速增加,新仪器装备使用出现的新特点,落实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切实延长校产的使用寿命,使校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班级财产损赔制度》、《爱护校园环境条例》、《各科室财产保管使用制度》、《学校财产保管制度》、《学校教学设备维修登记制度》等各项制度为准绳,树立校产不出门的意识,确保校产不无故流失。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维修,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宿舍、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将对宿舍实行规范化管理,宿舍管理人员每天必须做好对各室学生清、查、核工作,保证学生住得安心、家长放心,同时加强公物的管理和相关赔偿制度的落实。做好学生宿舍的美化工作,为学生创设优雅温馨的住宿环境。办好食堂,加强食堂员工五常法培训,增加饭菜的花样,提高饭菜的质量。对服务态度加强督促检查,提高食堂员工的服务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检查制度,并进行责任追究制,尽最大努力杜绝食品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除“四害”工作,定期做好鼠、蟑、蝇密度的监测工作,从根本上严把病从口入关。 同时加强对学生就餐的管理,每天安排值班教师督促学生文明就餐爱惜粮食。

(四)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各类支出

在财务开支方面,严格执行上级的收费规定,不随意增加或减少收费项目,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和变相收费现象,坚持校长“一支笔”签批制度,严格采购进仓、出仓等一系列手续,健全规章制度,防止学校的校产物资的浪费和流失。建立健全赔偿制度,做到用管相结合,严格财务管理,对大批物品的采购、实行班子成员民主集中制原则。从严控制学校的用水、用电、用车、招待、办公用品及维修等各类支出,在学校大力推行节约之风,杜绝浪费,提高办公经费的使用效率。后勤处将加大检查力度,严防出现“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督查文印室是否按照教务处的核准进行打印等。

(五)落实学校改、扩建工作,美化校园环境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学校改、扩建工作,做好建筑垃圾清运,排查安全隐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每周对校园、食堂、宿舍进行卫生检查,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现有物质基础上,改善教师饮水条件,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完善校园全面整体规划设计,加强学校文化和环境细节方面的整理和美化;。利用校会、班会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将绿化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加强对包干区的检查和督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美化、绿化;改造校园经典,并注重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创造赏心悦目和具有高端品味的校园环境。

八、常态化抓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本学年,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修订《吴江汾湖高级中学疫情防控手册》,确保常态化精准化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继续做好师生身体健康检测,落实好健康卡制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管控,对必需进校的外来人员严查14天行程码和苏康码。全面检查各类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及时更新防控物资储备,物资配备到每一个办公室,每一个教室,做好校园每日消杀和记录工作。加强联防联控,落实“卫生副校长”制度,与吴江五院结对,定期对学生进行卫生防疫、传染病等知识的培训,增强预防与应对能力。特别是冬季以来有个别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后,宿管保洁加强对教室、卫生间、宿舍的消杀力度,有症状学生及时隔离。此外,认真做好教职员工的疫苗接种工作。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展望新的一学期,我们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继续推进“闪光教育”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苦练内功,树立品牌,加大向社会、家长宣传的力度,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绩回报社会。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继承和发扬已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改革,一定能使学校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2022047387号

2024-04-29 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