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指向理解力发展的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 工作报告
日期:2022-12-29 14:47:07  浏览量:1158

我校申报的课题《指向理解力发展的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于20201月被列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为了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和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省教育厅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我校构建并完善了“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基地,以此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年来,我校在市、区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跨学科学习”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其它相关课题,围绕如何让教学更有效的教研目标,认真深入开展了以跨学科学习的教法改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等课题实验。盘点这2年来的探索艰辛,也享受到课改真谛所带来的丰收与喜悦。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对课题组教师的管理

  1、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成功与否,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使他们尽快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实施课题研究,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采用集中与自学的形式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一些学术性期刊。多次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如:省、市、区的学科带头人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以及各级教研活动等。

  2、强化管理,提高研究效益。

为了使课题研究取得突破,保证实验的效果,我们分别成立了以江山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优选以老、中、青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并带动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组。同时强化对课题实验的管理,尤其是课题实验的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的开展有学期总结、阶段成果分析、阶段实验报告、有教科研成果、大事记等。并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监控,定期检查研究的进度,使课题正常有序的进行,确保研究的效果。

二、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施、活动的开展

   1、团结协作,发挥整体效能。

  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战场。每学期,我们课题组都制定教研计划,利用每周三上午半天时间组织开展研讨课、说课、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以“师带徒,点带面”的形式,先年段团体备课再全校研讨。同时为了少走弯路,我们聘请省市区有关专家做顾问兼导师,并充分发挥学校内的骨干教师的作用,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团队作用,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团结协作,发挥整体作战效能。要求在教研中指导新教师认真解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要求教师不但备教材备教法并且还要备学生,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课后及时总结,写好教学反思。真正把教材用活、用好、用实,使教材更加切合实际和学生地实际,提高课堂教学地有效性,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

2、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系统开发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

我们以发展学生深度学科理解和跨学科理解为目的,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主题或问题,融合几门学科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经济、生态环保、科学发展、互联互通、古镇文化等学科大观念以及学科知识对问题展开探究,开发、实施了电梯与经济、水产与养殖、丝绸文化和水乡古镇4个项目的学习课程,旨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探讨、研究、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学科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与本地域经济文化密切联系,学校主要开发的“四个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

课程主题

课程目标

整合学科

 

 

电梯与经济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吴江电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融合物理、数学、技术等学科,让学生依托自己熟悉的事物,建立学科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学科的真实价值。

物理、数学、

技术、美术设计

 

水产与养殖

带领学生探究吴江水产养殖,融合生物、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学会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生活问题。

生物、化学、地理、

历史、科学

 

丝绸文化

通过了解江南丝绸发展,运用历史、语文、地理、化学、技术、艺术、经济等学科知识探究经济与文化、地理与文化、生活与文化的关系。

 

历史、语文、地理、历史、技术、艺术

 

 

水乡古镇

运用语文、历史、地理、艺术、技术、政治等学科,探索“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建筑艺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语文、历史、地理、

艺术、政治

针对四个项目课程,我们将学校的教科中心组与协作组成员按照与课题相关的整合科目分成了4个小组,每组8-9人,组建了跨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他们从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维度来整体规划教育实践活动,从而成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建构者、创生者与研究者。课程小组的任务有:

搜集资源:他们围绕自己的课程主题,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实地考察拍摄图片等各种途径搜集相关的、大量的资料,并筛选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编写教材:认真学习学校《课程基地方案》,顺应方案设计思路,每一个环节要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按时认真完成基地跨学科学习教材的编写。

开展好跨学科学习的活动:课题组教师每学期都要设计和开展本人所负责的跨学科学习主题项目,设计好方案、开展好课程活动。

听课评课:观摩基地课程研究教师的研究课,听后依据《汾湖高级中学基地课程实施评价表》,组织教师依据《课程实施评价表》进行说课、评课,不断完善本课程。

定期总结:每学年期末教师撰写一篇论文或跨学科学习工作总结。

在跨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的带领下,跨学科课程学生社团从201810月开始,累计上课48节、课程基地实践活动16次。经过一学年的实践与探索,各个研究团队让学生和老师在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发展。

3、 优化课题实施方案,科学建设跨学科课程基地。

我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首的课程基地领导小组,分管校长具体执行课程基地建设。我校依据项目申报的方案,运用顶层设计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方案,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进行建设,学校给予了经费保障、师资保障和组织保障。课程基地在科学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构建了4个课程实验室,即电梯与经济实验室、水产与养殖实验室、丝绸文化研究室以及水乡古镇研究室。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及应用以及课程培训等相关的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3万余元。

4加强理论学习和制度建设、规范课程基地建设操作。

为保障“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基地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规章,如《汾湖中学学校课程委员会章程》、《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基地教研活动管理办法》、《“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开发奖励条例》、《“普通高中跨学科学习”课程基地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跨学科课程开发评价表》、《跨学科课程教学实施评价表》、《跨学科课程学习评价表》。

5、组建和发展跨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内外联动,提供平台。

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课程基地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优质教师队伍。我校将课程基地建设视为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契机,将选拔各学科专业能力强、教育热情高的优秀教师,组建跨学科教学研究共同体。同时,我校将创新校本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邀请知学科教学专家和课程指导专家来学校讲学,提升教师专业综合素养,探索出卓有成效的促进教师个性成长与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可行路径,将基地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园。

我校聘请6位校外专家指导,积极吸纳、整合专家意见,对课程项目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合理修正,为学校项目课程建设做好理论建设,对建设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我们还多次聘请相关课程专家进行了课程编写培训,并赴科达电梯、申龙电梯、盛泽东方纺织城、吴江申航股份有限公司、思源科创园等校外企业进行了实验理论及操作培训。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素养。我们也多次聘请杭师大张华教授、祁建新院长等省内知名专家对老师学生进行科普、科研、科技制作等讲座。

二、课题研究主要成绩

1.深化了我校课程改革,促进课程资源与学科知识的整合。

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加深了我们对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的理解,促进和深化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宏观上,逐步实现国家课程校体化、选修课程体系化;微观上,转变课程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体验、合作、互动、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新的教学建模已初步建立了起来。

2.助推了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享受到了研究的快乐。

我校课程基地倡导“启发+探究”的教学策略,把启发学生在探究中应用科学思维和探究方法作为教学中重点设计之处,以此为教学主线,以四个教学环节梳理学科观念,选择教学主题;创设真实情境,形成探究主题;师生协作探究,亲历学科实践;交流质疑创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机会和平台,赋予深度学习以行动的活力。

在“电梯与经济”课程中,邀请相关的电梯专家来给学生开设讲座,让学生对电梯的发展、结构、运行原理、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有所了解;带领学生去科达电梯公司参观学习,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电梯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筛选电梯中跟学生现有物理知识有所联系的地方与学生开展科学探究,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大有作用,从而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更加的努力;带领学生去学校机房上网查询有关资料,让他们更全面的去了解电梯中的物理知识;了解了电梯经济在汾湖经济中占的重要位置,以及如何将电梯推广营销、招商引资等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学生体会到了电梯知识和物理等学科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能享受一份研究的快乐。

3.构建了跨学科学习共同体,促进了师生发展。

基地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个性成长。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获取了知识、应用了知识、创生了知识、发展了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多人在各级各类的竞赛中获奖,成就了学生的梦想。

由于课程基地建设的需求,教师们从前台走向后台,更易于发现学生,导引学生;教师的潜力得到挖掘,一专多能,在课程开发、开设中成长、成就;教师个人也获得了发展。近24人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吴江区名教师、3人被评为吴江区教学能手、2人被评为吴江区教学新秀。围绕本课题教师积极撰写课题相关论文,有187篇论文获奖或发表,其中有9篇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师生不再是讲与听的关系,而是一起共同学习建构的共同体,课程基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

 4、推进了课程区域联动,丰富了校外课程资源。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如思源科创园、科达电梯、申航生态公司、柳亚子纪念馆、南社纪念馆盛泽东方纺织城),加强联动、互访研学,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借鉴中提高,在研讨中升华。课程活动使同学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深入到生产、生活、社会实践中,通过跨学科的实践探究,获得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反思这2年来的研究过程,我们取得了颇丰的成果,同时也发现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如何帮忙年轻教师更好的解读教材,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将继续深入、系统的开展传、帮、带的方式,结合学校网,构成资源共享,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注重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的研究,但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的研究还有欠缺。所以我们要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评估方案的研究。

3课程结构体系有待完善。尽管已经开发和实施多元化的校本课程,但是课程体系规划还不够科学完善,三级课程体系还未能完整构建,课程的选择性还显不足,体现的探究性还不强,限制了学生的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限制了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

4、、课程基地的学校硬件与软件环境仍要改善。水产养殖实验室等还比较简陋,一些基本设施还不适应学校课程基地发展的需要;课程基地的网络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基地硬件建设还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课题的管理,对课题做更细致、更深入的研究,完善学校跨学科学习课程基地的建设工作,并且确保研究的高水平、高质量!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2022047387号

2024-04-30 08: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