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
日期:2020-02-16 16:09:39  浏览量:1956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实践探索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15211   向东

摘要:“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教学理论,也是叶老对一种具有普遍现实意义的可行性教学模式的期望,它精辟的道出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在倡导核心素养这个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地落实教育的本质目标,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点滴举措与感悟来进一步地探索如何“教”才能实现“不教”的目标,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如何教;为了不教;高中历史

 

    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今天,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追求以“教”知识为目的,而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去自主掌握学习方法,在主体实践中构建知识网络,以期达到“不教”的目的,这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于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在“不被教”的前提下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去努力实现“不教”的目的。

一、重视核心素养,有效的教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传统的“一言堂”、单纯的“备教材”等都是属于过时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了重视,“核心素养”理论的提出也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再墨守成规地采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方式,不能再满足于“教”就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将教材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知自身为何而“教”,学生也不知道自身为何而“学”,教师自以为已经将课本知识全部详尽地讲解给学生听了,很多学生也是能够将一些历史重难点知识熟记于心倒背如流了,但是在做习题的时候还是不能拿高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根本没有深入地去领会知识背后的内涵,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积极地思考领悟。这样的历史教学空洞直白,没有体现出历史教育的本质价值,也不符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历史课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要重视学生的长远可持续性地发展。作为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传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策略,在“授人以渔”的过程中,发挥出“教”的有效性,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能迎来“为了不教”的教学春天。现在的历史课堂有很多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举措,比如【问题探究】【思维导图】【开放性作业】等等,都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笔者曾经在高一开设过一节公开课:人教版必修二《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首先笔者解释了一下关于“区域集团化”的概念,然后抛出一个表格,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梳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三个区域集团的基础知识,在学生梳理完基础知识之后,笔者重点围绕欧共体(欧盟)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何要联合?怎样去联合?联合有何用?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这三个问题,并进一步地对比了一下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异同点。整堂课内容线索清晰,重难点解析透彻,学生把握轻松自如,从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来看,教师使用的时间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在梳理与探究,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增强了课堂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了“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策略,智慧的教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若是将转变教学观念视作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那么优化教学策略,则是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结合以往的执教经验,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两种优化教学策略:一种是善于拓展,一种是善于总结。所谓善于拓展,是指在对教材基础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有助于深化理解和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的素材,如果授课时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的讲解和梳理时,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因为很多历史基础知识在初中时候学生就已经有所涉猎,即使是现在手头所拥有的高中历史教材,有些学生在课前已经翻阅过了,所以,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就必须多拓展一些课本以外的内容,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多类型素材来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在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时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不能本末倒置,教学的重心还是以课本知识为主,不能用大量的课本以外的史料来取代课本上已有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史料,笔者曾经听过一位比较优秀的年轻教师的公开展示课,她以一本史学专著为主要的史料来源,摘取其中的大量相关史料来讲授本节课内容,但是,由于曲高和寡,整堂课的听课效果并不好,学生反映平淡且乏味、疲惫,一直处在不停的探究、讨论、总结这样的过程中,所以,补充的内容要适度、适宜;二是注意形式多样,拓展的形式不能太单一,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手段的进步,可供我们选择的有效资源的途径非常多,我们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比如一些视频、图片、漫画等等,在新课改精神及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历史与时政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对于一些时政热点、网络新闻都可以及时地补充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的内容,缩小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贴近学生的生活。

所谓善于总结,既是指善于对一节课内容的系统归纳总结,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总结一些具有规律性的重要的知识要点,比如在讲授新中国五十年代的外交时事件时,笔者采取的是倒退记忆法,先记住1955年的万隆会议,记忆方法是5W5W)年的万(W)隆会议,即“WW-W”,然后倒退一年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再倒退一年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WW-W”作为突破口记住万隆会议就记住了五十年代的三件外交大事。在教给学生这样一种记忆方法的思路后,在讲授到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与荀子的“君舟民水”思想时,有同学为了区别记忆,用两个M来这样记忆:孟(M)子的“民(M)贵君轻”,反之推出“君舟民水”思想属于荀子;在讲授到唐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时,有学生是这样记忆的:“北(B)白(B)”(用“baby”来记住北方的白瓷,反之南方即为青瓷),这些记忆方法都是在授课过程中善于总结的结果,除了这种记忆方法之外,笔者还总结过很多的记忆方法,比如谐音记忆法:用“客套”来记住雅典民主政治改革家克(客)利斯提尼的“陶(套)片放逐法”;联想记忆法:用“说刻薄”来记住三个雅典民主政治改革家的顺序: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总之,善于拓展和善于总结都是属于优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多做一个有心人,智慧的教才会使师生双方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共同成长,尤其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具有智慧的教育指引下学会自我探究,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为实现教师“不教”这一目标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三、改进评价方法,为了不教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具有启发与引导的作用”,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努力改进教学评价方法,利用教学评价手段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的落实“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减少教学中的负面评价,避免消极评价对学生学习自信心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班级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并能够及时地加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成就感与喜悦感,从而增强其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里还要注意评价的一个度,不能一味地用“好”“很棒”等词去赞誉,这种指向性不明确的赞誉用得过多也会使得学生感觉淡而无味。其次,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从而更好的发挥教学反思作用,提升学生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以及相互评价能力,如果单纯由教师一人来做出评价,又回到了教学改革之前的老路子上去了,不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开放性试题更多的是采取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主解答,然后是学生自评与同学互评相结合,在这样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一个“旁观者”,为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大大前进了一步。最后,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在授课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分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一《第15课 国共十年对峙》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到的历史教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有助于实现“为了不教”这一较高的学习境界。

在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的对“如何教”进行理性地思考,才能在“有效的教”、“智慧的教”的过程中,实现“为了不教”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的为历史课堂赋予生机和活力,从而使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并实现可持续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顾红梅. 如何“教”才是“为了不教”——例谈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76-177. [2017-08-11].

[3]钟涛.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的构建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

[4]郭林. 关于以策略训练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2022047387号

2024-04-17 08: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