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日期:2021-11-17 00:00:00  浏览量:2532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2020年7月28日)

2019~2020学年,学校牢牢把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5-2019事业发展规划》,以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规范教学管理为保障,以推进“闪光教育”的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突破,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进一步彰显学校的品牌和特色,主动对标四星级高中标准,努力准备创办四星高中。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完成了学期初定下的工作目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扁平化的管理体制,加强民主管理

学校领导班子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校管理工作,增强自律性,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立足于校本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建立健全“项目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落实行政岗位与项目挂钩的内部管理办法,重点推进学校行政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由权威式管理向民主管理的转型,建立起专业化、扁平化的管理体制。

二、着力培养“四有”好教师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本学年,成立了师训处,专门负责教师培养和发展。优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好、师德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全方位地推进学校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和党团组织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骨干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为支柱,以各项活动为载体,努力推进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整体发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教师;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进“三班建设”,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引领更多的教师跻身骨干教师队伍;搭建各种平台,助力区级骨干教师进一步发展,参评大师级骨干教师,加速骨干教师培养与层次的提高,培养全市范围内有响力的名教师,逐步达到四星高中标准中对师资的要求。

三、夯实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落实《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15-2019事业发展规划》,对标四星高中评价标准,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推进课程建设,探索特色课程,不断努力创新,凝心聚力,大力提升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校本教研水平

要求教研组、备课组要担当起教研工作的主要责任。各教研组开展主题为《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校本化课程创生》的研究与实践,落实教研组集中活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围绕新课标新高考研究和有效课堂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把理论学习和课评课活动相结合,建立、完善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标准,形成相关文本资料。备课组两周一次活动围绕课堂教学、作业训练、学情研究等教学环节进行。开展骨干教师结对工作,高层次称号骨干教师与低层次称号骨干教师结对形成一个个项目组,每个组在课程建设、课堂模式建设等方面开发、承担一个项目课题。

(二)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指导并督促学生做好课堂听课笔记,提高课堂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管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引导教师积极钻研教学大纲、考纲,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高一高二任课教师要研究关注新课标新高考方案改革,加强新方案的学习,提高备课质量。课堂教学要以创设真实问题情景为突破,以师生合作解决问题为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学科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预约开课”和“金秋开课”对外教学展示活动,增进教师的交流和探讨。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兄弟学校公开课活动,不断吸取、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扩大教学视野。开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作业讲评课有效性研究”项目研究,在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四个学科实践课的基础上,力争学科全覆盖,加强研究学习,不断从实践总结经验,力争本学年构建比较完善的作业讲评课模式,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获得成效,推动教学质量提升。

(三)加强常规管理,提高作业有效性

本学年,将继续落实“三率一本”、“学长制”等管理方式,从学校到年级部、备课组、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的不同层次质量监控,做到质量监控全覆盖、多样化、常态化。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和考试的管理,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和考风。各备课组长、任课老师要根据年级、班级学情布置作业,充分体现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有效性;提高自编练习的质量与使用效率;充分利用“智学网”的作业批改功能,积累网上数据,以便生成与学生水平匹配的纠错卷;收集与整理典型错题,积累作业讲评课与纠练习素材;加强纠错训练,变式训练,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在作业管理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业统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四)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探索教改实验

鼓励教师积极开发课程,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继续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在已有校本课程研究方案,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目标、实验策略、评价标准等,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实施方案。其他学科也要逐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标准的确立。科学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建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配合学校社团建设,融合研究性课程、综合实践、科技创新等项目发展,探索跨学科研究,建设若干比较成熟的特色课程,并不断完善课程资源、课程计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编制相对完整的的课程教材。同时逐步发现、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人才队伍。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系统地建设课程基地、跨学科学习中心和实践基地。本学年,将在目前已拥有“电梯与经济”“水产与养殖”“丝绸纺织”“水乡古镇建筑”四个项目的课程基础上,继续开发跨学科学习课程体系。将基于课程基地的建设,设置“古镇建筑探究中心”“桑蚕养殖实验室”“水产养殖实验教学中心”等一系列跨学科学习中心,还将建设跨学科教学实践基地和跨学科学习校外实践基地。

(五)探索竞赛辅导,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面向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录取需求,进一步加强部分优秀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探索实践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科技创新等学科的竞赛培训,力争在竞赛中提高获奖层次。同时,通过学生培训工作实践,发现、培养一批优秀的竞赛教练。

五、拓宽德育渠道,打造“闪光教育”亮点

推进“立德树人”教育,全面贯彻我校“闪光教育”理念,开展适合我校学生身心特点的多种德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加强体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建构德育管理“三条战线”,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建立以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作为德育常规管理的主力军,保证日常规范教育的有序开展;建立以德育处、团委、团支部为主体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主线”,保证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建立以学生会、班委会、各班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教育的优势。强化德育管理者的履职意识,真正把的工作重点放在抓好“落实”上,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发挥骨干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建设学习型班主任群体。通过班主任例会、集体备课活动、聘请专家指导、实施“班主任青蓝工程”等措施推动班主任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评比、交流、总结活动,为班主任提供一个互相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论坛,促进班主任队伍从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提升德育工作的艺术和水平;要求班主任增强资料积累意识,收集班级活动方案、记录、典型案例、学生成长档案、班级日志等;鼓励班主任在素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德育“小问题”的课题研究;开展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提高广大班主任的思想境界;加强对主题班会课的研究与指导,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三)落实年级特色德育活动,赋能学生个性发展

本学年,根据三个年级的特点,逐一开展年级特色德育活动。高一年级开展“习惯·礼仪·规划”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健身习惯、学习习惯和交往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为高中生活起步奠定品行和心理基础;高二年级开展“修养·毅力·方法”教育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发展动力;高三年级开展“理想·奋斗·责任”教育系列活动,落实责任教育,抓好“四点四会”:即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集聚爱心;以对家庭负责为基点,培养孝心;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铸就忠心;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开展班会课、国旗下讲话、年级学生会等常规活动,重点通过各类节日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及革命思想教育、感恩教育、纪律教育。组织校园文化科技艺术节系列活动,展现学生的才能,使其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组织学生定期到校外德育基地学习体验,到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化“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尽可能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提高全体同学的社会责任感。继续充分发挥我校唐仲英爱心小分队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团队。以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为本,加强体育工作,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推进学校特色建设。

(四)高度重视安全与法制教育,培养安全、法制意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做好各项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加强对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做好防火、防电、食品卫生、人身、财产和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通过黑板报、国旗下讲话、专题教育讲座、班团队活动、座谈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学生违法犯罪率继续保持为零纪录。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全面贯彻实施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每个班级选派一名学生担任心理委员,每周汇报班级情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每个班主任都是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心理教育专业的知识学习。获得国家心理咨询资格证的教师组建心理健康教研组,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校风影响人

继续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坚持学生在校全时段穿校服制度,严厉整治考试作弊、抄袭作业和上网聊天、玩游戏、抽烟、说脏话、穿奇装异服、留长发、烫怪发以及乱吐、乱扔、乱画等不良习气和行为,要求学生做到“穿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优美的校园环境是整体形象的反应,更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各班级要加强班级环境建设(板报布置、文化角的建设),提倡各具特色的温馨教室环境布置。尤其要提高各班的卫生工作的质量,努力做到处处清,时时洁。

(七)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职能,建立家长委员会微信群,做好家长学校教育计划。召开好各年级分层次家长会,使每一次家长会都起到应有的最大的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鼓励老师利用节假日家纺,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做学生和家长的贴心人,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家校路路通等,进一步疏通师生沟通、家校沟通的渠道。

五、推进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提升教育科研水平

完善教科研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课题管理,发掘校本资源,努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在改进实践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

(一)完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教科研“四支队伍”

建立《教科室工作条例》、《教科室主任职责》、《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办法》、《教科研工作奖励条例》、《教科研主任职责》、《课题鉴定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教科研奖励制度,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建立以江山校长为核心的教科研领导管理队伍、以张华教授为领衔的教科研专家顾问队伍、以三个班为基础的教科研骨干研究队伍和教科研群众研究队伍。教科室组织骨干力量,围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深度推进“学生研究”“质量提升研究”,转变育人方式,提高教育效率;引导教师用好科研书籍和学术刊物,搜集和推介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信息,为学校的教育科学研究决策提供咨询和借鉴,为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指明方向。

(二)加强课题管理,推出精品课题

在课题研究方面,逐步建立三级课题网络,即学校中心(骨干)课题——教研组(备课组)专项课题——教师个人研究课题,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做好学校主课题《指向理解力发展的跨学科学习实践研究》研究工作,使学校主课题成为学校顶层设计、办学特色、强势项目、学校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孵化器,力求对学校教育工作具有整体性覆盖与提升的优势,引导本校更多教师参与研究;做好区第七批学年课题结题工作和第八批学年课题申报工作;根据精品课题基本规范,从选题、设计、操作、成果到管理进行全面建设,重点推出精品课题,争取参加吴江区级、苏州市级、省级精品课题评选;强化省、大市级十三五课题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加强吴江区课题网的研究内容学习、上传和管理。

(二)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大力推进校本教研

培养“问题即课题”的意识,引导教师研究校本,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中发现问题,深入研究;以科研活动为导引,强化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引导全体教师,有计划地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如读书交流活动、专题培训活动、科研讲座、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等。

(三)优化教育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全力创建学习型“书香校园”,不断优化教书育人环境,创设读书求知的氛围。鼓励教师读好书,做好事,育好人。以“读书论坛”的方式建立青年教师为主体的读书沙龙,致力于构建校本论坛型培训样式,形成浓厚的专家型教学气氛。鼓励教师开设教育博客,采集教育智慧火花,交流适合校情的教育管理经验,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办好“两报一刊”,做好学校宣传工作

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两报一刊的投稿,努力使“两报一刊”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做好学校的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学校网站管理,在校园网站上建立教师的专题帖子和学生专题帖子,以此为平台,鼓励教师展示成果、交流经验、探讨问题,展示学校风采、宣传教师业绩;经营好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校园新闻,将学校的做法向更高层次的媒体报道,把学校推向社会,扩大影响,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六、加强智能化管理,建设智慧校园

进一步完善《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逐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本学年,分批为教师更换笔记本电脑,通过智学网、高考资源网、学科网、课后网等网络数字教学资源及各教研组自行建设的学科教学资源平台等资源共建共享;利用交互式触控一体机,创建智慧教室;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教学;健全智能安防系统,初步实现智能化管理,推进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优化后勤服务,保障学校发展

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各项应急预案,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强化安全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掌握各种事故的应变能力;加强对消防、防雷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使所有器械保持在良好状态,防范于未然;全校范围内机电设备的检查,着重班级、宿舍的用电、用水管理,消除不安全隐患;加强门卫工作的管理,做好值班记录;组织以预防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等为重点的安全专题教育、法制讲座和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确保校内安全和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二)科学操作,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针对贵重校产的迅速增加,新仪器装备使用出现的新特点,落实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切实延长校产的使用寿命,使校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班级财产损赔制度》、《爱护校园环境条例》、《各科室财产保管使用制度》、《学校财产保管制度》、《学校教学设备维修登记制度》等各项制度为准绳,树立校产不出门的意识,确保校产不无故流失。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盘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维修,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宿舍、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学校将对宿舍实行规范化管理,宿舍管理人员每天必须做好对各室学生清、查、核工作,保证学生住得安心、家长放心,同时加强公物的管理和相关赔偿制度的落实。做好学生宿舍的美化工作,为学生创设优雅温馨的住宿环境。办好食堂,加强食堂员工五常法培训,增加饭菜的花样,提高饭菜的质量。对服务态度加强督促检查,提高食堂员工的服务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实施检查制度,并进行责任追究制,尽最大努力杜绝食品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除“四害”工作,定期做好鼠、蟑、蝇密度的监测工作,从根本上严把病从口入关。 同时加强对学生就餐的管理,每天安排值班教师督促学生文明就餐爱惜粮食。

(四)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各类支出

在财务开支方面,严格执行上级的收费规定,不随意增加或减少收费项目,不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杜绝乱收费和变相收费现象,坚持校长“一支笔”签批制度,严格采购进仓、出仓等一系列手续,健全规章制度,防止学校的校产物资的浪费和流失。建立健全赔偿制度,做到用管相结合,严格财务管理,对大批物品的采购、实行班子成员民主集中制原则。从严控制学校的用水、用电、用车、招待、办公用品及维修等各类支出,在学校大力推行节约之风,杜绝浪费,提高办公经费的使用效率。后勤处将加大检查力度,严防出现“长明灯”、“长流水”等浪费现象,督查文印室是否按照教务处的核准进行打印等。

(五)落实学校改、扩建工作,美化校园环境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学校改、扩建工作,做好建筑垃圾清运,排查安全隐患;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每周对校园、食堂、宿舍进行卫生检查,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在现有物质基础上,改善教师饮水条件,创造出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完善校园全面整体规划设计,加强学校文化和环境细节方面的整理和美化;。利用校会、班会加强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将绿化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加强对包干区的检查和督促,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净化、美化、绿化;改造校园经典,并注重与校园文化特色相结合,创造赏心悦目和具有高端品味的校园环境。  

八、常态化抓实疫情防控,预防传染病

本学年,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制定《吴江汾湖高级中学疫情防控手册》,确保常态化精准化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继续做好师生身体健康检测,落实好健康卡制度,严格执行“日报告”、“零报告”,实行校园封闭式管理,落实重点人员管控,对必需进校的外来人员严查14天行程码和苏康码。全面检查各类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及时更新防控物资储备,物资配备到每一个办公室,每一个教室,做好校园每日消杀和记录工作。加强联防联控,落实“卫生副校长”制度,与吴江五院结对,定期对学生进行卫生防疫、传染病等知识的培训,增强预防与应对能力。特别是冬季以来有个别学生出现腹泻呕吐症状后,宿管保洁加强对教室、卫生间、宿舍的消杀力度,有症状学生及时隔离。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有欣慰、也有思考。展望新的一学年,我们还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及我区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聚力建设教育名区,致力提炼教育话语,继续推进“闪光教育”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苦练内功,树立品牌,加大向社会、家长宣传的力度,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绩回报社会。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继承和发扬已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改革,一定能使学校的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2022047387号

2024-04-29 14: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