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2015-2019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日期:2020-02-16 15:50:10  浏览量:716

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2015-2019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草稿供讨论)

201512月10日

    “门前修篁滴翠,屋后碧波荡漾”的汾湖,原为分湖,春秋战国时期,因其南半为越国之境,北半为吴国之墟,故得名分湖。汾湖高级中学就坐落在这“水乡泽国”的汾湖(现更名为吴江区黎里镇)。

 汾湖高级中学是于2009年8月由拥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黎里中学和芦墟中学两所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整合而成。2011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三星级普通高中复审现场考察验收。

一、学校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校园占地面积87183平方米(130亩),建筑面积3312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24.04平方米。学校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学生公寓楼、师生餐厅、体育馆、图书馆等建筑;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室和单双杠运动区。学校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历史、地理实验室、通用技术实验室以及音乐、美术室、微机等专用教室。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设施设备先进。

学校有教职工158人,其中专任教师155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及上学历的占100%;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3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9%;中高级教师1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1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专家指导、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帮助,使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校现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74 %;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和苏州市学科带头人1人,吴江区级学科、学术、德育带头人10人,吴江区教学能手和新秀等32人。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寻找闪光的教育,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办学理念,实践和探索“闪光教育”的办学特色,让学生在“闪光”中得到全面发展。学校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出了“三个看不见(地面上看不见一张废纸、墙面上看不见一个脚印、校园内看不见一处公物被破坏的痕迹)的德育管理目标,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论坛等多种德育平台和载体,努力使“三个看不见”的规定内化成为我校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学校通过每月的“班级德育百分考核”、“学生形象评比”、“班级文化评比”、“文明宿舍评比”及“闪光之星”的评定等途径,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亮点,强化了班级的常规管理,进一步优化了班风、校风。

“闪光教育”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坚持追求和实践精致管理和有效教学,全面提升了教育质量。学校一方面以“有效课堂长能力,有效训练出成绩”为突破口,注重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努力打造高效的课堂;另一方面,以“三率一本(作业布置率、批改率、范卷率和纠错本)”和“纠错教学”为抓手,优化作业管理,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度,以有效训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几年学校高考本二以上上线人数屡创新高,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学校高考取得辉煌成绩,本一、本二上线35人;2013年,学校高考再续辉煌,本一、本二上线67人。2014年,在生源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学校高考再创佳绩,本一本二上线64人。2015年学校本一、本二上线90人,本二以上上线率达27.5%,比2014年增加10%。

教育科研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学校通过培训、讲座、自学等形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科研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帮、带的方式培养我校的教科研骨干队伍,以点带面,辐射全体,使全校教师都自觉参与教科研活动。  

自汾湖高中成立以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在“闪光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紧紧围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办学之路。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平安学校”、苏州市文明礼仪示范学校、苏州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先进学校、苏州市吴江区模范学校、吴江区文化型特色学校、苏州市节水型学校等。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学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来看,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目前的薄弱环节: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后续发展空间尚需拓展,在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名师人数偏少,名师队伍仍需进一步壮大。

2)受地域经济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许多优秀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学校,这使学校教育处于不良循环的状态之中。

3)我校虽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拥有自己的课堂模式,校本教研与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但与新课改的整合研究还显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仍不强,使得我校的教研工作趋于形式化,对教学及教师的发展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总体目标】

根据吴江区和汾湖高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学校教育管理现状,今后五年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定位是: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本,全面强化教育教学工作,坚持精致办学的理念,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管理重点,基本构建成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管理体系,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人才。

【分级目标】

1.完善和健全德育制度和组织机构,深化“闪光教育”办学理念,创新德育活动,形成完整、高效并具有特色的汾湖高中德育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立足于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技能训练和教科研带动,抓好名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

3.完善民主、科学、和谐的管理制度,建设充满活力的行政管理队伍。

4.构建能充分发挥教师教育智慧的管理体系,科学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5.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为师生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空间,用五年时间实现具备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和水平的目标。

 

规划之一:优化师资队伍,发展教师专业水平

【现状理解】

学校现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4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7.74 %;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吴江区级学科、学术、德育带头人10人,吴江区教学能手和新秀等32人。 吴江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骨干教师的比例极低;教学和教科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教师普遍具有积极向上、教出成绩的愿望,在就业困难的大背景下,比较珍惜自己的岗位。在目前的学校管理环境下,许多教师,特别是对高考录取影响甚大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教师,因为课务繁重,事务众多,压力增大,工作时间增多,一些教师疲于应付上课,身心倦怠。

教师愿景主要表现在:在相对公平的教学竞争环境中,凸显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平衡学科工作量,以积极的心态实施精致、有效教学目标。

 【规划构想】

 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校三年发展的突破口。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优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保证。

一是注重干部队伍的建设,坚持“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指导思想,进一步健全完善和创新各项管理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层级管理,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把年轻的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吸收进来,充实干部队伍,从而建设一支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心、政策性原则性强、廉洁公正而又富有朝气的管理队伍。

二是坚持以学校提出了“三爱”(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师德要求来规范教师行为,即要求教师要教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学生,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学生,努力做一个有良心、负责任、增本领的好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自律,不断地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在社会上,要求教师严于律己,树立汾湖高中教师的良好形象。学校加强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做到以心育人。学校工会坚持开展“师德标兵”的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树正气、铸师魂,引领教师队伍健康成长。

    三是坚持立足岗位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工作实践和从业态度。学校将创设教师成长条件,激励教师脱颖而出。完善教师培养办法,构建年轻教师培养机制,激励他们立志于献身学校的教育事业,同时,还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形成岗位成才、待遇留人的氛围。

1.拓展教学专业知识:要求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施校本专业考核的办法,激励教师钻研教育理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在职研究生进修比例,每年递增3%左右。

 2.制订岗位考核办法:建立由学校资深教师或外聘教师命题阅卷的学科解题知识竞赛制度,培养年轻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强化教师参与教科的意识,提升教学软实力。

 3.研究课堂教学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开课、听课、评课、说课等校本评比或竞赛活动,积极推荐教师参与市级以上各类优质课评比,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知名度;精心开展富有教学创意的,水平一流的教学示范活动。

 4.完善教师评价体制:探索激励为主的教师评价模式,既要张扬优秀教师的岗位成就,又要让若干教师意识到岗位压力的存在。

5.修订岗位职责条例:根据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重新构建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各类管理人员(如实验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职责,确保依职行事,以绩评估。

四、注重培养本区域内有知名度的优秀教师,打造名师工程。充分发挥现有的校级骨干教师、校级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提供给教师教学实践、教科研究的物质保障条件,致力于培养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群体。

1.制订《汾湖高级中学名师培养方案》,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提供教学教科条件,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2.完善“教育论坛”管理,让教师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教学理念、教育成果,鼓励他们成为学者型高中教师。

3.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研活动,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开展以课题形式的教学实验和研究活动,鼓励他们成为研究型高中教师。

 4.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培养苏州级带头人5名以上。

 

规划之二:打造德育文化,实施全员育人工程

【现状理解】

学校自成立以来,提出了“闪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开展了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活动,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德育文化和一些有益的经验。但当前学校管理中的德育问题还是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大多和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素养相关,也跟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有联系。

目前在校的1300多名学生来自全区各镇,他们的文化素质总体不高,因为绝大部分成为了四星级高中的“落榜生”。有不少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结构缺失或偏颇的情况,“怯学”心理比较突出,争做一流学生的意识不强。

从德育队伍层面来说,多数班主任德育管理经验不够丰富,独立、有效开展班级工作和思想教育的能力还有限;目前的班主任基本上只处于完成常规的德育管理工作水平,缺乏德育科研的意识,对学生的丰富多样的思想动态关注不够。德育管理制度也亟待完善,需要形成精致、有效的机制。

【规划构想】

德育是学校管理之魂,建立一支充满教育智慧的德育管理队伍,是当前德育管理最紧迫切的事情。要创设学校德育特色,优化德育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一支富有爱心、能力突出、忠于学校的德育队伍,深入开展德育科研,形成纯朴、团结、和谐的校风。

一是完善和健全德育制度、组织机构和德育整体规划。 完善德育工作流程分工,形成德育处、团委为主,学生会、社团和家长委员会辅助的德育组织体系。德育负责宿舍管理、常规检查、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活动;团委负责团的活动、志愿者服务、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等。建立完善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二是切实落实全员育人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制订《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全员育人管理条例》,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德育领域彰显才干。要求每名任课教师2-3位学生结成对子,从学习到生活帮助学生。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骨干作用,重视培训和辅导。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创建家长委员会,办好家长讲坛,做好家校沟通。探索新路子,实现新突破,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构成严密的德育网络,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岗位明确,人人有责。

三是针对学校实际,开展具有实效性、时代性、创新性、系列化的德育活动。

高一年级:规制教育、礼仪教育和军训活动。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之后的一个星期。

高二年级:诚信教育、廉洁文化教育。一般安排在十一月份。

高三年级: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一般安排在离校前两个月中。

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发挥文化对改变行为、塑造人格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诸如文化节、科技节、运动会以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作用。

四是深化闪光教育,建设内涵丰富的德育文化。

将美化环境作为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素质的隐性课程,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每一幢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个标志牌都凸现出学校对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的追求。通过办学理念主题墙特色橱窗孔子像“雕塑”墙班级文化集中展示区班级文化布置以及独具个性的班风标语、班级誓词等营造直观的德育文化氛围,以此文化浸润人,涵养人,“青苹果之家”星光大道是我校特色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凝练办学特色的实践基地。发挥其阵地作用,引领更多的同学将优秀变成一种习惯

德育文化的形成,也在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强化最核心的礼仪管理,让学生形成“见面问好、进门报到、遇事微笑”的优良习惯。加强礼仪文化的培训,使之形成强大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穿着文明、举止有度、谈吐儒雅、充满智慧的淑女气质、绅士风度。

 

规划之三: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师生双赢机制

【现状理解】

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内在因素。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前程的影响至关重大。教师成就感、满足感需要一定的环境的催生。面对着智力水准差异明显的学业现状,如何坦然完成发展教育的任务。近几年,学校高考成绩已经得到重大突破。本一本二上线人数逐年递增,生源质量也较5年前有很大提升,但限于招生的政策,学校生源还相对较差,把关教师还缺少,没有形成整体良好师资的效应

    学校教师本科比例提高很快,均能获得本科学历;近几年招聘的教师都拥有本科甚至以上文凭。但由于受招生政策、地理位置及收入待遇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级以上的骨干教师相对较少;一些有培养前途的教师纷纷离开学校,留住优秀教师已成为当前学校管理的一项亟待研究的策略。

【规划构想】

实施优先建设师资队伍的策略,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敬业乐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更多的条件,如培训、进修等;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的职业情绪;减轻部分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和心理压力,已成为未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双赢”目标的关键。

1.明确岗位职责目标

构建适合校情的岗位职责体系,细化教学和辅助教学岗位的工作职责,实行“按职论教”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岗位职责的潜在作用。逐步建设岗位职责制度和岗位目标制度。

岗位职责制度: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教龄及工种特点,修订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签订岗位责任书。

岗位目标制度:根据教学质量现状,每学年初,校长在聘任教师之后,和教学管理部门、年级组、各任课教师签订具有量化意义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等契约。建立教学质量承诺制度,教师和校长双向承诺履行岗位责任、义务及奖惩办法。

各班级逐步试行和学生签订学习质量目标责任书的办法,以激励学生科学、勤奋学习,提高学习品质。

2.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认真总结多年来形成的精致化教学管理的经验,优化能激励教师忠于岗位、严谨治教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修订《汾湖高级中学教学“六认真”规范要求》、《汾湖高级中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细化《教师校本培训制度》、《教学业务检查实施办法》、《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和批改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学质量检测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制度》。

修订的教学制度要向人文化、人性化、规范化努力,力求操作性强、评价信度高,为绝大部分教师认可;要提高执行力度,拟定配套的实施办法;要结合绩效,和奖惩制度挂钩。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对建设校园教学管理文化、提高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

3.细化质量奖惩办法

充分估量教学质量奖励对教师积极性提高的所起的作用,完善教师工作质量考核办法,细化“多劳多得、质优多得”的教学质量管理原则,逐步协调教学“质”和“量”的关系。根据奖励性《奖励性绩效工分配方案》及《高考教学质量成果奖励办法》,建立教学工作和质量津贴和奖励机制核定教师工作量,完善课时分管理办法,重奖工作超强、质量超优的教师。

1)每学年初,校长室会同教务处、年级组根据“教学质量责任书”要求,制订周密合理、操作情强、符合校情、为大多数教师所能接受的教学质量考核和奖励办法(如“高考教学质量成果奖励办法”、“高一高二年级学科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突出绩效,奖优惩差。

2)对和教学工作相关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课程,需制订相应的奖惩方案,以激发这些学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活力。

3)修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努力平衡“多劳多得”和“绩优多得”的关系,对兼任教辅岗位的老师制订特殊的奖惩办法,鼓励他们安心岗位工作。

4)协调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对以事业为重、无私奉献的老师,坚持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形成一种爱岗敬业的教学氛围。

4.加强教学管理研究

树立教学是服务的意识,教学是一种知识服务,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提高教师的事业成就感,激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的内在动力,千方百计调动教学热情,增强“有效管理出质量”的意识,深入研究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精致教学管理模式,重点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核心工作管理。

制订“好课”规范或标准。激励教师以认真备好每一节的心态钻研教学内容,注重八小时以外的自主教研,备好优质课。提供给各科教师必需和有助于提高备课水准的辅助资料,汲取集体备课的长处,融入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思考,追求一种独特的教学构建,协调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间的关系。要具备超前意识,借助电脑辅助备课;在独立备课的过程中,扬人之长,避己之短。制订教学规范,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树立教学是服务的理念,形成以互动为主的积极引导型教法形态,善于总结、推广精致、有效的教学流程和成功的“课模”,以积极的心态培养青年教师,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实现他们的教育理想。

  5.严格教学常规管理

积极探索“企业化”管理教学过程的策略,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培养教师严谨、有效的教学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1)形成集体备课模式。形成能有效控制、监督各学科教学质量的集体备课模式。推崇富有个性的备课策略,在符合课程规范的基础上,提倡写好“教学后记”,制订“教学后记”“教学案例”评比制度,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2)优化开课评课制度。建设校内教学点评制度,防止流于形式。相同学科可以借鉴,从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借鉴。大力推广学生欢迎、同行认可、教学有方、质量上乘的具有样板意义课型;积极完善评课办法,以会议点评、个人交流、书面品评等形式,大力肯定、张扬具有创意、实现效益的教学经验。

3)强化教学质量评估。每次大型考试需实施一定形式、一定范围内的质量预测和评估分析。任课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年级主任需在自己的工作和职责范围内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活动。

4)形成教学反思风尚。重点抓好“教学后记”建设,形成品位高、深度广的教学励志行为。推广能积极总结备好课、上好课的成功典型。

 

规划之四:增强成才意识,提升教科研究品位

【现状理解】

    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师的教科兴校意识空前增强,教师参加课题立项、论文评比热情大有提高。但受制于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技术,目前,学校教科工作还是处于发轫状态,课题原创性、独立性不强,科研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将先进的科学理念内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意识还远远不够。

【规划构想】

教科是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工作即研究”的教科理念,将岗位工作视为教育科研取之不尽的实践素材,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的教科活动,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探索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的规律;精心提炼课题,将师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作为课题设计的重点,务实、求真,小处着眼。要重视教科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形成具有指导、启发意义的素材,努力将教科成果转化、移植到教学活动之中,形成实在的教科效益。

    1.认真规划各级课题。教科部门作好2015-2019年学校教科事业发展规划,逐步形成省市级系列课题,中高级教师都必须具备领衔教科的能力。课题规划重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围绕“闪光教育”办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研究;一类是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探讨适合校情的学科教学技术的研究。重点抓好省级课题《让优秀成为习惯——闪光教育中高中生发展的案例研究》的建设和研究;管理好以教师个人承担的校级、级课题。

2.建设教育科研队伍。通过多种教科的形式,精心培养一支学习型、智慧型、管理型的科研教师队伍,形成教研风气,使教师勤于深度思考专业发展、学校发展等问题。积极创设在岗教研条件,重点建设校本培训制度,办好有特色的“教育论坛”,创设青年教师教科沙龙,提高教学研究和学术水平,提升办学品位。

3.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协调教学和教科的关系,增强教师重在参与的意识。逐步实施科研工作责任制,建设课题领衔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科教档案制度。规范课题管理,实施课题申报、课题检查和结题汇报办法,通过科研成果的展示、推广、奖励等手段,引导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建立专项经费基金,奖励为研究课题、发表论文及教科管理做出成绩的相关人员。

4.办好“两报一刊”成立相应的编辑部,为教师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认真总结、撰写教育教学管理实践,走内涵发展之路,塑造教师形象,防止教科流于形式或疲于应付。

 

规划之: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教育管理环境

【现状理解】

学校自成立以来,借助开发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以及两校整合的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全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几年来,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建造了综合楼、体育馆、报告厅、400米塑胶运动场、篮球场6片、网球场1个和排球场2个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办公区四个区域。硬件方面,教师的办公设施、条件比较简陋,有待进一步加大投入,尤其是随着住宿生人数增加,学校宿舍已是人满为患。学校食堂的压力也同样很大,目前食堂容量也难以满足三个年级的学生就餐,需要改建或增容。

【规划构想】

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美化与学校教育事业相匹配的教育管理环境,从易做、能做、省钱、见效快的工程抓起,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完成添置与更新,尽快达成四星级高中硬件目标,增加学校文化底蕴,把学校建成具有江南园林式的校园。

1.规划建造宿舍楼,拟于原学生4号宿舍楼边,花园内侧,扩建幢学生宿舍(每幢宿舍结构和面积与现在宿舍基本一致);改善现有宿舍的条件,逐步为学生在用水、用电、卫生方面提供更好的条件。

2.增添人文景观。建设一批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造型别致、做工精美的人文小品和雕塑。将学校的围墙、围栏、灯柱、人行地砖、车棚、画廊、指示牌、室外音箱、邮筒、垃圾箱等都视为校园文化的物化组件,统一规划、精心设计,力求新颖独特,充满书香校园韵味。

3.改善办公条件。调整教师和行政人员办公布局。力求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教研、有利于办公。改善校园网络环境;调整办公桌椅,提高教师办公舒适度。

4.扩建师生餐厅。随着招生人数增加也有所体现,目前食堂容量也难以满足三个年级的学生就餐,需要改建或增容。对食堂原有地面还需美化,将现在的底层水泥地面贴上地砖。逐步添加必要的食品加工器械;引进具有一定级别的厨师,提高食堂精加工和烹饪水准。

我校2015-2019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汾湖高级中学可持续发展的大致思路。全面实施该规划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与之相配套的监控机制,规划中涉及的内容既有刚性的指标,也有软性的要求,体现“硬软实力”。实施本规划,需要管理的智慧,也需要财力的保障,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预见性或许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有不相一致的地方,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加以完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忍不拔地努力,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联系地址:吴江区黎里镇芦墟泰丰路2号
邮编:215211
电话:0512-63255389
苏ICP备11005110号-1

2021-11-17 15: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