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积极做好教学常规,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做到“五认真”:
1、认真备课:每周一上午一、二节集体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计算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尽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课必备,写好教案。领会大纲精神,钻研教材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学生自学提纲;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十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
2、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3、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对学过的每一单元及时进行检测,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4、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组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特长。
三、加强业务学习,从师资水平的提高上去促进教学
要认识到“教而后知不足”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为适应教学的需要,积极参加学习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和自己自学信息技术。做到从硬件到软件、从学习到教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从说课、课件设计、课堂大比武等活动都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