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新高考改革精神,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苏州市高中数学名师发展共同体(2组)成员、水菊芳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于4月22日齐聚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开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主题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模式,围绕《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与《函数的公切线问题》两节课题展开教学实践与研讨。
江苏省震泽中学袁海勇老师
袁老师先引导同学们一起总结出函数“在点处”和“过点处”的切线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引出两条曲线的公切线应该如何解决。尤其在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观察公切线条数等问题,设计的非常好,让学生加深数形结合的数学素养,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得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切线问题。
江苏省苏州中学刘炜老师
刘老师先用故宫的物品引出匠人在制作时所用到的立体图形知识引入课题,再拿出正方体由同学们确定四个点可以做出几种四面体,最后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四个图像的表面积。课程设计环环相扣,同时加入数学历史,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更进一步。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徐杭老师
徐老师从一个钢筋混凝土的预制件的体积引入新课。第一部分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采用展开图的方法,把空间几何体的面积转化为平面图形的面积;第二部分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切入,运用祖暅原理推出一般棱柱的体积公式,再运用转化和化归的思想,把棱锥的体积转化为棱柱的体积,再把棱台的体积转化为棱锥的体积。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顾彦老师
顾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求两函数公切线的基本步骤,建立解题框架。随后聚焦含参公切线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公切线问题的数学本质。在课堂训练环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精心设计梯度式问题链:从基础巩固到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位老师同课异构,绽放光彩,展现名师风采,不仅学生受益良多,其他同仁更是听得津津有味。
苏州实验中学 正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王弟成指出新授课《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不好上,尤其是对于直观想象能力弱的学生,此时有些结论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徐杭老师的课堂通过情境感受--公式由来--理解祖暅原理,一气呵成。刘炜老师的课亮点是“图形展示探究,思维发展智能”,提前准备的预设与学生的思维吻合,不强推给学生,设计有创意,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出发,让学生去体会祖暅原理,两节课各有特色。
江苏省震泽中学 正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水菊芳指出公切线问题是导数中的重要知识点,体现了导数的几何意义,教师授课时知识结构从简单逐步过渡到复杂,由“在某点处的切线”到“过点的切线”再到“公切线”。呈现给学生先做图有直观感受,再推理认证,认知冲突设计到位。创造性思维从常规到非常规,进行开放性设计。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思维展示比较少。
苏州第三中学 正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陈兆华指出针对城乡结合的学生差异性,首先常规题做好,教师适当讲些结论性东西;其次加大直观想象能力的力度,利用身边的事物,切合学生的认知,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有丰富的直观想象能力;最后点出教案编写时,我们可以现场编题。例如《函数的公切线》课堂中教师现场编题,不仅提高教师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站在数学题背后看待数学练习,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这在教学的引领中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突破。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特级教师钱宁:钱宁教授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课堂做了题为《高三数学二轮复习的几点粗浅认识》的专题讲座。在专题中钱教授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给出了二轮复习的指导,宏观上要做到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数学思维要得到提升;思想方法要明朗;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增强;高考数学的应试能力要提高。微观上要落实细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教师们绘制了操作蓝图:教师需从学情出发,关注学生,落实基础;教师需关注高考,研究真题;教师需回归教材,抓稳基础;教师需给学生定好计划,稳步前进;教师需研究作业,注重题型训练的有效性;教师需留时间让学生做好个人评价。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汾湖高中承办吴江区高一高二政治备课组长会议